2019武隆区微纪实(节选)

2019年09月17日 16:50 代雪梅 喻鳟善 付敏 点击:


采访人:喻鳟善、代雪梅、付敏

整理人:喻鳟善、代雪梅、付敏

被采访人:张、李

性别:男

年龄:78、72

职业:经商、养蜂

学历:文盲

家庭住址: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孙河村

区域基本情况

重庆璧山的基本情况,璧山区隶属重庆市,位于长江上游地区、重庆市西部、重庆大都市区内。唐至德二年设立建制,因境内“山出白石,明润如玉”而得名。2014年撤县设区。璧山区下辖6个街道、9个镇,共147个行政村,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为73万人。

道辖东街社区、西街社区、花园社区、孙河村、登凤村、普新村、安乐村、来凤村、魁塘村、三星村、鹿合村、四平村、新七村等3个社区、10个村的行政区域,幅员面积44.48平方公里,35929人。街道办事处驻东街社区新华路123号。

来凤街道地处重庆西部近郊璧山县内,在缙云山脚下,距重庆市区25.5公里,距璧山县城18.4公里,离成渝高速路青杠道口1.5公里、丁家道口6公里,上接成都,下通重庆,北连北碚、合川、南下江津、永川、泸州,西连铜梁、大足。境内地貌谷平丘浅,境内有国道319、成渝高速和渝隆公路横贯东西,璧南河流经南北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小重庆之美称。

来凤街道2010年全社会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5.5万元,实现工业总产值12.9亿元,营业收入12.7亿元,增加值3.3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1.06亿元,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.89亿元,工商税收为0.31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13元。村子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有几种:一、种植蔬菜;二、养殖家禽;三:土地承包;四、政府补贴,但政府补贴的只占少部分,全镇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得。

村里孤寡老人颇多

我和王远走访孙河村的农户,大多数是一些老人守在家里,所以在我访问的农户当中年龄差不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,他们一个人住在一栋房子里面,显得有些空荡荡,有些带孙子的老人的家庭反而有些活力和幸福,我在和他们交谈的时候,那些老人显得更愿意和我说话,因为他们很多儿女不在身边,没有说话的伴儿,我问到一个问题的时候,他们就会说很多,把许多年的陈年往事巴不得一次全告诉我,我也特别愿意听,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,可能常常他们聊到一半的时候我就会打断,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经商的老人。

经商老人

今天我和我的搭档王远去到璧山来凤镇孙河街调研,天气比较炎热,我们撑着伞还是抵挡不了太阳的火热,正当我们抱怨的时候,已经到了村口的一个拐角处,走了几步,令我们开心的事情发生了,居然有一家小小的商店出现了,我们快步走过去,心想一来可以做调研,二来还可以买点水和雪糕吃。

图1 受访村民

商店是一个老人守着,年龄很大,坐在一个拥挤狭小的店铺里面张望着,但是天很热,路上几乎没有人,看到我和小远走来的时候,眼睛一下子亮了,我们俩买了点冰水和雪糕照顾老人的生意,"雪碧坨一包还是五角,价格和小时候一样","是的呢,你们从哪里来呀,那儿有凳子,你们自己端出来坐屋里歇歇,凉快凉快吧!"我们听话的坐在了店铺窄小的过道里,我定睛一看,老人原来坐在轮椅上,两只腿都少了一截,我关心的看着老人,问:"爷爷,您这腿怎么了?","说来话长,是这样的,以前年轻的时候去割麦子然后脚被豁了,然后很痛,去医院,医生说需要锯掉小腿,不然伤势会蔓延,就这样我就成了残废人","哦,原来是这样!"老人情绪有点激动,他继续说"虽然我腿断了,但是我母亲教我的,我没有忘,我会很多东西,炸麻花,做凉糕,调凉虾,炸红薯饼,各种花样我都会,过几天,我就会做年糕卖,两元钱一斗碗。”我有点嘴馋了,问;“您什么时候开始卖凉糕呀,我等着照顾您的生意呢!”“过几天,我的凉糕可是远近闻名的呢,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小妹儿来我这儿买凉糕,我的凉糕好吃又便宜。”“您有多少岁呀?”老人捋了捋他头上为数不多的头发,“你们给猜猜!”我故意将年龄说小了十几岁,老人笑得合不拢嘴。我又一次发问"那您结婚了么?”他心酸的笑了笑,“年轻的时候,一次出门去玩,捡到一个钱包,不知道是谁的,收了回来,被人当成了小偷,但是我确实没有偷呀,就这样,一些人在村里造谣,我谈朋友的时候,有人就告诉人家这件事,说我是小偷,把我的姻缘给破坏掉,导致现在已经七十几岁了,还是一个人","这件事对我伤害挺大的,亲戚朋友们都疏远我,也不大走动了,我感觉我一生都不太幸运,不仅在年轻时被人诬陷,而且失去了行走的能力,好在我有点钱,这店还可以混口饭吃。”老人有点忧愁地看向外面,感叹起来“生意越做越难咯。”“您是残疾人,应该很多人会来照顾您的生意吧。”“并不,以前的生意好做,现在其他店铺花样比较多,竞争大,我这样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并不怎么挣钱。”我:“因为现在社会在发展呀,所以营业的形式多了许多,我们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啦,支付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货币支付。”老人:“很多人叫我使用微信二维码收款,但是我不会呀,太难了。”小远:“爷爷,这个很简单的,只需要购买一张二维码,有人给您可以送过来的,比纸币方便太多。”爷爷摇了摇头,“不会,我觉得还是纸币实在。我想一直保持用纸币,因为我们老一代人都觉得钱捏手里才安全,可能是我们老了,已经失去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。”

我突然想知道老人的童年,问了句,老人告诉我们已经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面生活了六十多年了,从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生活在这儿,那时候,他妈妈还在,不幸的是,他的妈妈也是一位残疾人,但身残志坚,老人慢慢地回忆起小时候,老人六岁的时候,他的母亲每天早上都会五点钟准时起床,冬天时,就做包子,馒头,豆浆等,卖完以后,回到家里,又开始准备下午需要售卖的饼子,和面、倒油、入锅、捞起,无一不利索,而夏天时,则是早上做冰粉出去卖,下午又调凉糕,童年大约就是和母亲一起早出晚归做买卖的日子,日复一日,有些平淡有些枯燥,小孩子不能理解大人为什么拼命工作,当时的他唯一的快乐就是趁母亲不在的时候,一个人偷偷学着母亲的模样做饼,老人回忆起来眼睛有点泛红了,他说为了生存,母亲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,也没有出过远门,也正是因为这样,小小年纪的他也懂得了母亲的辛苦,并且每天都偷偷地学习母亲的手艺,以至于到后来母亲走了,自己双腿残废,遭遇命运不公,近乎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能够翻腾几下,不至于流落街头。

正在聊天的时候,隔壁的屋子出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,上身赤裸穿着做饭的围裙,走到店里,“老头,来包烟”,老人随即动作麻利的从柜子里面摸出一包烟,递给中年男人,中年男人没付钱就走了,老人也没有叫喊,过了几分钟,中年男人拿着一张一百元的大钞来付钱,又买了一瓶啤酒,补钱之后就离开了,我问:“爷爷,这叔叔经常在您这儿买东西吗?”“这个人很好的,他家就在对面,然后在我隔壁租了间房子来放东西,几十年的老邻居了,也只有他每天都来照顾我的生意,我真的很感激他,村里很多人都排挤我,他们相互说我的坏话,大多不在我这儿买东西,但是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做,一直都是很诚恳地在做生意,从来也不多收别人一分钱,不偷不抢,我,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对我。”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了,我马上转移了话题,“您坐着轮椅,平常你进货这些方便吗?”“进货的老板人很好,我告诉他我是残疾人进货不方便,他每次都给我送到店里来,其实也有好人的。”

我开始对老人的创业产生了兴趣,“您从一开始就是开商店吗?”“不是。”老人说最开始的时候他是在做早餐、做饼子等各种小吃,一天很累,起的早睡得晚,再加上是残疾人,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不方便,做了大约十年的样子,一个来自重庆的年轻人来我这儿吃东西,然后和我交谈之中,说想要买我的做小吃的配方,说只要我提供配方,价格让我来定,我拒绝了,因为这个相当于是我们祖传的小吃秘方,这是祖先留下来的,我当然不能给别人,过了一阵,连续有好几个人来这儿找我买配方,但我还是拒绝了,因为后来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太好了,经营一个小吃店太费力,就想着开一个商店,然后花钱办了营业执照,做起了经商的小买卖,最开始的时候,做的人很少,生意特别好,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买东西,比小吃店还挣钱一些,也只管收钱,我也比较轻松一些,生活开始慢慢的好起来,过了大约几年的样子,村的发展变快,村里的店铺也不只我一家了,好几家店铺开始新生起来,做生意的竞争加强,我不愿意去争,他们开始做微信收钱,开始增加商品的种类,开始搞各种各样的活动,我依然坚守自己的初心,坚持收纸币,保持着十多年前的价格去售卖商品,其他商店都涨价的时候,我还是不变,但是也是因为我这古板的个性,我的生意越做越差了,近年生意不太好,但是能维持基本的生活,我很满足了。

我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情,时间差不多了,我告诉老人我们要走了,老人让我们回头又来照顾他的生意,我们点头答应,然后将凳子放回了原来的地方,挥手作别。

养蜂老人

又一个炎热的下午,再一次踏上去来凤镇孙河村调研的漫漫征程,期待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,因为之前的调研结果大多都让我感到平乏和无聊,走着,一缕阳光斜着照向我,我沿着太阳的光芒,眼睛停留在那铺着透明的胶纸的绿色藤架上,我和小远顺着路,走到房子跟前儿,咦,一个老人正全副武装地干活,头上一顶帽子,身着一身胶纸,脚上套着胶筒靴,而在他旁边的是两个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木箱子,我不禁产生了好奇,静静地站着。

老人拿着箱子倒腾半天之后,打开了箱子的暗门,随后一只只的蜜蜂飞舞起来,我害怕地叫了一声"啊",老人笑了,"家蜂,不咬人的","那……那您腿上的伤咋回事儿","我这儿可是自己作的,小姑娘",嘿,这老人说话还有点幽默劲,我俩有些许的尴尬地杵在地坝,像是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好奇宝宝。

图2 正在摆弄蜂箱的老人

老人手伸进箱子捞了几下,抬头看了一眼我俩,大声说,"进屋坐吧,这儿晒人,马上我进来招待你们","招待"这个词用的太善良了,之前调研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很凶的阿姨连我给她打伞,她也没有半点感激,最后还不了了之,撒火走人,我也没有搞懂我什么环节做的不好,这老人和那一位简直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,我和小远坐到离房屋门前最近的凳子上,等待着老人做好他的事情,再打扰他做调研。

图3 蜂箱

大约二十分钟过去了,老人终于进到屋里,卸下一身装备之后,第一时间给我俩倒了两杯水,说道:"这天儿够热的咯,喝口水吧,你们来这儿有事么?""爷爷,我们是来做调研的,学校布置的作业""哦哦,原来是这样呀,那开始吧。""我想问一下,您平常的收入哪里来呢""养蜂子呗","您这儿房子好新也"我开始套近乎,“这房子可不是我的,我只是在这儿租房子住而已,房东老板人很好,送了我点地,平常我自己可以种菜吃”,“啊”,我有点惊讶,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老人会在一个村镇租房子,一般的老人大概在农村都有自己的房子吧,我继续说“那您在农村有自己的房子么”“有啊”“那为什么来这儿”“为了我孙子呗,我的小孙子在这边上小学,我在这儿租房子接送他读书,顺带养些蜜蜂,减轻孩子们的负担,总还是有收入的呀”“那你的儿子怎么不和您一起住”“他在县城里有房子,我是和他一起住呀,只是现在在这儿带带孙子。”这个爷爷也太好了吧,为了自己的孙子,自己一个租房子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住下来,还养了许多蜂子,交谈中,他一直强调是和儿子一起住的,儿子压力大,所以养蜂能够自己一个人的费用,而且也能带孙子,老人显得比较满足,但是问到儿子有没有经常来看自己的时候,他眼里有些失落,儿子工作忙,不怎么过来,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,我们应该多多给予老人关心关爱,工作重要,但是工作是无限的,而人的寿命却是有限的,父母在有限的时间里倾尽全力爱我们,我们也应该回报相同的爱,不能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,我发现 世界上的大多数老人都一样,常常想为子女减少负担,甚至自己承担一部分。

我最后有点不甘心,问:“爷爷,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蜂子的呀?”老人满脸幸福地讲起故事来,大概是从确定我孙子在这边读书的时候,也就是一年前的七八月份吧,我自己来看的房子,然后以前年轻的时候也养过蜂子,大约有五年的养蜂的经验,想着在农村租房子,一来可以接送孙子上学,二来也可以养点蜂子挣钱,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呢!老人为儿子操劳了半生,又开始为孙子操劳,他说:“虽然有点累,心里却是开心的,因为感觉累才是活着的滋味呀,如果每天没事做那才叫我难受呢。”

看着老人,我觉得他很年轻,很有活力,而反观现在的年轻人,大多数贪图享乐,吃点苦就受不了,受点委屈就要打退堂鼓,连七八十的老大爷也抵不上,确实有点悲哀呀。

我和小远离开老人租的平房,走到马路上,老人笑着向我们挥挥手,我们也挥起手回应,像是年轻人之间的告别,豪迈有力。

上一条:2019气候变化·绿色发展·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总结
下一条:2019气候变化·绿色发展·创新创业大赛实验班招生简章

关闭